壓力容器的焊接是通過加熱或加壓,或兩者兼用,使焊件達到原子間結合并形成接頭的工藝過程。世界每年鋼材消耗量的50%都有焊接工序的參與。
焊接可分為三大類:熔焊、壓焊和釬焊。
(1)熔焊
將要焊接的工件局部加熱至熔化,冷凝后形成焊縫而使構件連接在一起的加工方法。包括電弧焊、氣焊、電渣焊、電子束焊、激光焊等。熔焊是廣泛采用的焊接方法,大多數的低碳鋼、合金鋼都采用熔焊方法焊接。特種熔焊還可以焊接陶瓷、玻璃等非金屬。
(2)壓焊
焊接過程中必須要施加壓力,可能加熱也可能不加熱才能完成的焊接。其加熱的主要目的是為使金屬軟化,靠施加壓力使金屬塑變,讓原子接近到相互穩固吸引的距離,這一點與熔焊時的加熱有本質的不同。壓焊包括電阻焊、摩擦焊、超聲波焊、冷壓焊、焊、擴散焊、磁力焊。其特點是焊接變形小、裂紋少、易實現自動化等。
(3)釬焊
將熔點比母材低的釬料加熱至熔化,但加熱溫度低于母材的熔點,用熔化的釬料填充焊縫、潤濕母材并與母材相互擴散形成一體的焊接方法。釬焊分兩大類:硬釬焊和軟釬焊。硬釬焊的加熱溫度大于450℃,抗拉強度大于200MPa,經常用銀基、銅基釬料,適于工作應力大、環境溫度高的場合,比如硬質合金車刀、地質鉆頭的焊接。軟釬焊的加熱溫度小于450℃,抗拉強度小于70MPa,適于應力小、工作溫度低的環境,比如電路的錫基釬焊。
壓力容器使用的每一種材料的性能都是固定不變的從性能比較的角度出發,常常會出現材料間的"優"和"劣"的問題。20世紀60年始,站的發展對反應堆壓力容器提出了更高的安全和技術要求,從而促進了壓力容器的進一步發展,廣泛應用于各工業部門。一般來說, 不銹鋼的耐腐蝕性較出色但在含有氯離子的環境下,其耐腐蝕性卻不如低合金鋼和碳素鋼。材料代用時進行細致、周全的考慮,否則壓力容器實際使用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安全隱患。
分離容器:用于完成介質的質量交換、氣體凈化、固、液、氣分離的容器。貯運容器:用于盛裝液體或氣體物料、貯運介質或對壓力起平衡緩沖作用的容器。內部或外部承受氣體或液體壓力,并對安全性有較高要求的密封容器。早期主要用于化學工業,壓力多在10兆帕以下。容器的檢驗周期,一般為每六年至少進行一次。對盛裝空氣和惰性氣體的制造合格容器,在取得使用經驗和一兩次內外檢驗確認無腐蝕后,檢驗周期可適當延長。